首页> 行业新闻 > >文章详情

政策建议丨直面问题 持续推进清洁供暖工程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1-09-27 | 来源:CHIC | 阅读:1007

直面问题 持续推进清洁供暖工程

清洁供暖工程是一个涉及热源多元化、环境清洁化、用热高效化、温度舒适化、管理智能化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方针,编制专项规划,优化热源构成,改造老旧热网,提高建筑节能低碳水平,取消散煤取暖,并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清洁利用燃煤、多源互补、热电冷联供等模式,群众看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清洁供暖工程实施中的问题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清洁供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部分地区清洁取暖方案不够科学合理。

不少地区热源选择不当,个别地区出现反复改造的情形,造成很大浪费。《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部分地区片面理解为“双改”优先,没有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群众消费能力等因素,导致清洁供暖工程改造效果不佳,甚至反复改造的情形,既浪费资金,也增加了居民不满。

改造措施脱离实际。一些地方的“双改”,没有考虑住宅条件和保暖情况,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我国部分城镇老旧小区房屋结构简易,建筑能效低、保温效果差;房屋外墙、门窗几乎没有保温措施。农村地区情况更甚,除少数新建住宅保暖情况稍好外,多数农宅墙体偏薄且无保温措施,“跑气漏风”,达到同样的供暖效果必然要浪费大量热能。

少数改造工程质量差、使用非标产品,不仅影响供暖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供暖改造时间紧、任务重;为赶工期,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均得不到保证。部分地区集中采购电直热式采暖炉,因使用非标零件发生严重故障。一些地区在进行改造作业时,施工人员图省事只是锯断了旧管道而非全部拆除,在供暖试水时不少家庭地板因旧管道冒水被泡。

2.不计成本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留下遗患。

取暖费用增加明显。我们调研发现,山西省城镇每个采暖季原来的费用一般在1600—2000元,农民用煤2-3吨、费用约1000-1800元。“双改”后,若达到以往的供暖水平,农村用户取暖费在补贴后仍要3000—6000元。因此,许多农户舍不得用气、甚至出现“改而不用”情形。临汾市洪洞县白石村推广“双改”后,存在“改不起、用不起”情形;部分农户无力承担初装费或运行费,个别孤寡老人没有任何取暖措施,谈不上温暖过冬。

财政补贴压力较大。由于地方实际税收下降,补贴“双改”的压力大。如山西除8个试点城市获有3年中央财政补贴外,其他3个市主要靠地方财政投入,均需20亿以上。按每户每年补贴1000—2000元测算,2021年后山西省的运行补贴每年将达20—40亿元,还有管网建设、安全维护等支出,财政入不敷出。

企业投资回款难,资金压力大。一些企业盲目铺摊子,造成大量资金沉没。由于地方大多采用事后补贴方式,要求企业垫资建设,部分地区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或拖欠工程设备款,或不能完全兑现补贴等情形,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

3.个别地方存在乱作为、不作为现象。

在推进“双改”中,不少地方存在“一刀切”现象。尽管国家一再禁止“一刀切”,要求“一企一策”,但一些地方依然是急功近利,硬干蛮上;有的地方强行要求“双改”,有的市县盲目扩大农村禁煤区。一些地方强制“双改”导致农村散煤燃烧“反弹”。临汾市洪洞县南营村被划为禁煤村,要求使用天然气采暖;为防止“返煤”,村干部将农户家灶台用水泥封上,“一禁了之”,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个别地方对供暖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及时。如太原市小店区农校宿舍禁煤后,原有燃煤锅炉改烧木材,供暖温度低,居民只能用电暖器、电热毯取暖;又如太原市某片区集中供暖温度不达标、部分暖气片冰凉,市政府召开了现场会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一些小区居民家中部分供热水管和暖气片根本不通暖气,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解决。

产品质量和运维服务存在隐患。受清洁取暖“政策红利”影响,许多设备生产、工程建设等企业蜂拥而上,工程普遍低价中标,厂家降低产品质量或服务规格,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一些企业不认真探索创新方式,一哄而上,扰乱行业标准和秩序。恶性竞争不仅会为后期运营维护留下隐患,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清洁供暖工程实施中出现政策执行走样问题。

传导机制效率低下。自2017年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以来,相关城市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清洁取暖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统一协调工作。然而,由于传导机制效率低,经常出现一个政策刚传达到基层、又下发新政策的情况,政策变化快成为实施难的重要原因,直接结果是基层群众没有得到清洁取暖的预期效益。

气源不足成为一些地方的“掣肘”,农村地区推广难度更大。例如,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东里解村在2017年实施“煤改气”后,有时存在供气压力不足的问题。多名农户反映用燃气灶做饭时,安全阀时常会因天然气压力不足而自动落下,部分农户将安全阀垫起后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受清洁供暖成本制约以及生活习惯影响,一些收入低的居民很难接受高价格的电取暖或气取暖费用;居民对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也心存担忧。

未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新增量约一半在农村地区,燃气管网普遍较差,配电网能力不足;尤其在非重点区域,天然气与电力基础设施条件普遍不足,气源保障难度大,配套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大量投资,财政难以支撑。

二、直面问题,分类施策,持续推进清洁供暖工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认真总结“煤改气”“煤改电”(以下简称“双改”)的经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分类施策,才能建好清洁供暖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促进清洁供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推进计划。

虽然中央和地方出台了政策、规划,但代煤思路、热源占比、技术路线等问题并未形成共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供热工程系统,并成为双代的工作目标。安全,要求供热工程减少或不出事故;高效,要求供热工程可以实现节能低碳或利用效率最大化;清洁,要求供热的环境不利影响最小化;经济,要以居民可承受的成本温暖过冬。热源选择上,应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尽可能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品味对口,以技术可行、能耗较少、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途径为用户提供所需热量。削减煤炭、特别是散煤使用,降低供暖的污染物排放,以便“蓝天常在”。

要明确,清洁供暖方向和目标不能变,绿色低碳发展不会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实际出发,各地必须调查研究,研究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统筹谋划,寻求破解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清洁供暖工程实施,而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2018年7月23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的通知》,要求汲取天然气供应紧张、盲目夸大“煤改气”实施规模、影响部分群众冬季取暖的教训,“以气定改”、“先立后破”、多措并举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各地要做好实施“工程图”,相关规划论证应当有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天然气等相关企业参与,以保证热源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清洁供暖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可行性,也应当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评估;既要杜绝“大干快上”,又要因地制宜,力求精准高效,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可持续运行。

2.将建筑节能改造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热效率。

建筑节能改造,不仅可以有效拉动投资需求,还能收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赢效果。应加大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清洁取暖改造市场,城镇地区重点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老旧供热管网等绿色改造,农村地区优先做好农宅外墙、门窗、屋顶保温改造。如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不仅可以提高保暖效果、降低取暖成本,还能节约30%以上的能源。在城市集中供热得到基本保证后,应向气候过渡带和北方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保证安全是政府和企业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必然要求,供热管道破裂、居民取暖煤气中毒等问题也应避免。鼓励第三方依据用户、室内外温差等监测信息,实现室温自动调节,提高清洁供暖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热效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冬暖夏凉的室温,满足居民群众温度舒适化、个性化需求。

清洁供热工程,目的是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由于清洁供暖工程的自然垄断性,建好了就应当得到最大化利用,一段内不必再建。供暖是气候寒冷和严寒地区居民的生存需求;南方夏季用空调、气候过渡带地区“夏要凉风冬要暖”,是改善型或小康需求,均应摆到议事日程。

3.完善补贴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三年来,清洁供暖工程之所以推进速度很快,主要是因为政策导向的作用;如果国家在试点城市三年后的政策不明朗,地方补贴退坡乃至取消,不仅一些地方烧煤“反弹”的可能性极大,还将造成工程前期投资浪费,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如汾渭平原城市,没有资金保障清洁取暖会成为“烂尾工程”。

生态环境部发文禁止执法“一刀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均可以理解为对政策执行走样的纠偏。推动清洁供热或散煤替代工作势必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会增加群众负担。既要蓝天白云、空气质量好,又要温暖过冬、家里灰尘少,增加支出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考虑群众承受能力,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应分清职责,着手研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补贴期结束后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适当延长补贴年限,防止取消补贴后大面积“返煤”等问题。优化补贴方式和标准,做好城乡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政策兜底;研究制定合理的清洁取暖费用分担机制,着力推进市场化运行,财政资金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居民支付合理费用,保证居民以可承受的价格公平享受舒适的室内温度。

国家能源局应提出电价优惠的一般性原则,地方优惠政策及其实施时间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三年。鼓励电网公司根据大数据分析,提出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动态电力消费剩余(或利用率曲线),在谷值时段给予优惠电价,在利用率最小的1-2小时内可在原有优惠基础上再给一定优惠;对可再生能源、“变废为宝”的电力利用等,给予更长时间的优惠,不仅可以提高谷值时的电力利用效率,也能促进清洁供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4.坚持科学供暖,采取正确办法推进“双代”工作。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经验和商业模式。积极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浅层地热能、污水/河水源热泵、空气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垃圾发电热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也是变“邻避”为“临利”的有效举措。以现有电厂(包括燃煤电厂、垃圾发电厂)余热利用为主,辅以钢厂、化工厂等工业余热,可收节能减排之效。据清华大学的估算,对“2+26”城市50亿平方米供热需求,可比原来规划方案运行成本减少72%,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78%,减少天然气用量320亿立方米。

增强电供暖的科学化。空调、电热缆等电直供热的效果是“先暖房后暖墙”,升温降温均很快,可用于较小单元(如一个房间)的按需供热,也只适合于分布式供热,不应也不必要采用传统的大型集中供热方式,尤其是农村。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集中采暖系统建设存在投资过大、成本过高、可行性较低等弊端,电采暖是南方地区供暖的首选。电驱动热泵(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等)能源转换效率较高,热效率经过发电和供热效率COP=3的两次转化,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在1.2左右甚至更高,更适宜用于分散式供热。煤制气用于供热并非好的选择,因为增加能源转化环节势必增加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农村地区,热源供应-智能化管理-建筑节能低碳一体化,是清洁供暖的必然选择。应按照“先供后拆”“以供定改”原则,综合考虑热源、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等因素,选择技术经济可行的供暖方法;可以探索环保型燃煤炉供暖,鼓励生物质锅炉集中供暖、分户式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环保炉具、“太阳能+”、水源/污水源热泵等多种方式。

5.坚持高质量,要求清洁供热工程设施设备的经久耐用。

一些供暖工程设备使用年限仅十年,与“百年大计”要求相去甚远。因此,要梳理与清洁供暖工程有关的政策、规划、产品标准、工程施工等规定,并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清洁取暖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指示,调整相关政策、产品质量和使用年限等标准。

积极推进清洁供暖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清洁供暖工程既然是“百年大计”,就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应将高质量工程作为“标杆”,完善供暖产品和设备标准,而将“豆腐渣、豆腐脑”工程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在相关工程显著地方上刻上施工单位名称,并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以满足热用户、尤其是弱势群体温暖过冬的需要。

加强监管,遏制恶性竞争。要完善最低价中标政策,增加约束条件:工程建设最低价应当由成本加一定利润构成;并禁止工程转包。分户热计量虽可提高热效率,但将国外按幢热计量改变为国内按户热计量,实施成本加大,出现“水土不服”情形,居民家庭买了热表却没有用上。应加以调整,按楼、按单元进行热计量;对冬季不需供暖的家庭,可在基础热价不低于一定比例下核减供暖费,以减少希望温暖过冬而又不愿付费的“蹭热”行为。应避免社会资金炒作供暖工程而不参与运行、甚至导致供暖质量下降和成本上升等情形。应加强施工质量和产品质量监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总局等部门牵头对清洁供暖工程中的相关产品标准、施工验收等修订完善,对施工质量、产品质量加强监督,以实现清洁供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6.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结构。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清洁供暖工程是当前治理的重要内容;应当统筹谋划,避免“一刀切”,兼顾群众温暖过冬、大气污染防治和热源保障能力,按照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分阶段、分类型循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提高政策、信息传达效率。由主要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协调政府各部门,及时解决清洁供暖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报问题解决的进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政策到具体受益的每个用户,政策的内容和重点都应简洁且明确,信息传达渠道应当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发挥第三方作用,鼓励第三方开展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开展清洁取暖效果年度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相关培训,为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公众参与度。应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热源选择、设备选型等环节给予用户一定的自主权;农村清洁供热工程的推进,要结合乡村振兴、农民“进城上楼”和规划拆迁户等情况,坚守群众温暖过冬底线,不盲目划定“禁煤区”,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对散煤生产、流通和使用“严加监管”,避免重复改造和投资浪费。

清洁供暖“双改”,是民心工程,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好心办坏事”,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让清洁供暖工程成为领导省心、企业热心、用户舒心的工程。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