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下载 > >文章详情

产业报告2020丨展望篇:一、产业发展趋势(2)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1-10-12 | 来源:CHIC | 阅读:913

第七篇 展望篇

一、产业发展趋势

3. 企业:错位竞争,走向融合

随着能源形式以及清洁供暖区域格局的变化,清洁供暖企业格局也相应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分别为行业之间加速融合、“燃气采暖”设备企业面临挑战、“电采暖”设备企业会相应增加以及中小企业之间融合使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1)行业之间加速融合。

随着清洁取暖规模的扩大,清洁取暖领域行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镇地区的集中供暖,农村地区的分布式取暖,使得国家电网等公司在以往能源企业的角色上融合了供热企业的特质。政府部门、能源使用单位、能源建设运营单位、设备生产商、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在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全方位一体化的技术服务平台,从顶层管理、企业发展、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为清洁取暖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融合带来了资本、管理、产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2)“燃气采暖”设备企业面临挑战。

燃气采暖设备的发展将由于气源供应短缺、厂家资金不足、补贴优势降低、平价进口商品竞争、居民建筑装修条件限制等原因,发展将面临挑战。

由于天然气缺口短时间内无法补全,气源供应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燃气采暖设备的发展。“煤改气”政策提出之初,厂家和代理商前赴后继地跟进“煤改气”项目,但由于前期欠款没有结清,在招标拦标价较2017年下降10%的情况下,2018年开始很多品牌壁挂炉厂家和代理商的资金便难以为继。2018年“煤改电”对“煤改气”的冲击非常大,特别是山西和山东地区。“煤改电”面向的是国家电网,而“煤改气”面向的是各地燃气公司,彼此的资源不一样;同时“煤改电”设备主体是大的传统空调巨头,而“煤改气”设备主体是小的壁挂炉生产厂家(目前大品牌的招标几率比较低);“煤改气”和“煤改电”的补贴政策差别太大,从补贴政策上看,“煤改电”优势较为明显。随着清洁供暖重点发展方式向清洁燃煤和生物质能的倾斜,未来“煤改气”新增和存量规模将较大下滑,进而提高了局部地区的发电用气保障能力,局部地区的供需平衡和调峰压力将得到一定缓解。

进口燃气壁挂炉从2016年开始进入市场,在2017年全面开花,2018年进一步扩大战果。这些壁挂炉在2018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公开亮相,5月的ISH China & CIHE中国供热展上继续出镜。2017年平行进口量达到8万台,2018年翻倍到15万台左右,价格持续走低的平行进口燃气壁挂炉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房地产市场低迷,新房装修意愿降低。精装修地产项目增加,但是部分精装修项目只有末端,未提供壁挂炉,而交房数量有限、业主入住以及二次装修战线过长也影响着燃气壁挂炉的销售。大品牌代理制对代理商数量要求越来越多,而代理商面对同行竞争缺乏后续支撑、门店租金较高和人员开支压力大、利润缩水等困难,在与新零售竞争方面力不从心。

由于“煤改气”的大力推进,2017年清洁取暖中燃气壁挂炉缺口为10%。2019年上半年燃气壁挂炉内销量为110万台,同比增长11%。其中零售市场相对疲软,同比增长不到1%。华北、河南与西北是当前我国壁挂炉市场主要发展地区,近几年我国选择这种新型采暖方式的住宅已经达到1000万平方米左右,涉及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青岛、长春、兰州等地区,使用总量达10万台左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不是传统意义上集中供暖区域,广阔的长江流域以及华中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很多小区未曾安装采暖系统,居民冬季也有较高的采暖需求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承受能力,随着对壁挂炉产品认知度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的转变,未来对天然气壁挂炉也会有较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消费将有较大提升,2018年“2+26”重点城市县级行政单位管道天然气覆盖率已达到97%,各地燃气管线的密集铺设,使得各地通气覆盖率广泛提升,我国将有更多城市或住宅区域具备天然气接入条件,这都从客观上为燃气壁挂炉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短期来看,燃气壁挂炉在2017年的爆发性增长以后,存量短期内需求减少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煤改气带来的燃气管线密集铺设,巨大的市场推广效应,以及潜在的置换市场,燃气壁挂炉依然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3)“电取暖”企业规模扩大。

由于天然气存在气源供应缺口,且缺口短期内无法补齐;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受地域限制,因此电采暖将成为未来清洁取暖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电采暖设备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整体行业将通过优胜劣汰而趋于集中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9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完善峰谷分时制度和阶梯价格政策,创新电力交易模式,健全输配电价体系等方式,以使清洁供暖用电成本降到与用煤采暖相当的水平。政策的倾斜加之峰谷电价制度的推行,用户参与自主调节、行为节能、行为经济的可能性增加,用户对于电采暖设备的接受度将逐渐提高。电采暖的分户分室和区域控制功能在双职工家庭和公共建筑中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助推行业的集中化发展,以空气源热泵为例,根据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CHPA)数据显示,2018年空气源热泵整体行业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如图7-11所示)。

图7-11 2014-2018年中国空气源热泵(不含烘干)品牌集中度变化趋势(按内销额)

截至2019年中旬,我国清洁供暖空气源热泵企业约有300家左右,其中北京市农村地区使用热泵产品方式供暖的90%以上都采取的空气源热泵。据产业在线数据统计,2019年一季度空气源热泵行业内销额达16.0亿元,同比增长0.6%。具体表现为,热水产品中,家用热水内销额9.9亿元,同比下滑了0.8%;商用热水4.1亿元,同比增长了0.2%。采暖产品中,户式水机1.0亿元,同比下滑0.3%;工程采暖1.1亿元,同比增长了19.8%。热泵分散式取暖作为北方地区电供暖工作的主要技术路线,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且预计将继续扩大,2019年仅空气源热泵的年度内销额预计将达70亿元。随着清洁取暖范围扩大,设备要求提高,政府补贴增加,电供暖设备企业将会发生不同规模的变革,清洁取暖电采暖设备厂家数目将于2020年扩大到400家左右,并伴随着部分未达标企业的关停。

同时,南方城市,夏天用电量比较大,而电网一般都是按最大负荷设计的,因此在这些城市中,冬天的电力往往比较富裕。这样,电采暖可以平衡电力使用方面的季节差,不仅可以替电力企业减轻电力失衡的压力,也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从而给电采暖在南方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北部、重庆北部、湖北、安徽、上海等地区为例,这些地区每年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时间超过30天,却没有供暖,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南方地区对于供暖的需求将日益加大。然而,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集中采暖系统建设存在投资过大、成本过高、可行性较低等问题,电采暖这种分户式的采暖方式则成为南方供暖的首选。

由于入户设备质量要求的提高,电采暖设备的采购价格将随之提高,因此“煤改电”分布区域将向电采暖设备高补贴省市区倾斜,如京津冀、宁夏、内蒙古等。

(4)中小企业合并。

以往,供热行业是城市市政的组成部分,而清洁供暖国家规划的提出,带来了大约6000亿元的资金流入,极大地推进了供热行业市场化的发展。大量资本的涌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而随着盈利难度的加大,资本逐渐变冷,中小企业逐渐面临融资困难的处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曾指出:在实施清洁取暖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水平、经营年限不同,出现了大中小型企业一些不公平竞争。

从清洁取暖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情况来看,以生产型设备企业的代表,格力、美的、海尔为例,三大空气源热泵厂家自2018年来纷纷中标各地清洁取暖设备的大额采购项目。如2018年5月中标北京市房山区农村工作委员会约5.3亿元的区农委2018年煤改电热水型空气源热泵、热风型空气源热泵项目;2019年4月中标约2亿元的洛阳市2019年度清洁供暖设备采购、安装及运维管理项目;2019年5月中标约6千万的乾县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程第二批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及配套产品采购及安装供应商入围项目等。

该现状促成了一种市场非良性竞争的现象,即中小型企业在该类项目投标过程中经常沦为陪标角色,即使设备的性能、施工、售后与大型企业相近,但由于投标的评分包含综合商务、经济、技术三项,最终中标人很大程度取决于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经营业绩等。因此清洁取暖领域企业的发展在享受着清洁取暖为供暖设备厂商带来的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行业发展马太效应。

另外,2019年底出现的“清洁煤中毒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外界质疑,事发地区提到了煤炭供应厂商的运营资质问题、用户烧煤设备老旧问题、用户烧煤设备配套安全设施不齐全问题、用户使用方法有误等原因。由此衍生的隐患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中小型能源供应企业、中小型设备生产厂家将因为公司资质不足或不齐全直接被市场淘汰;部分涉事厂家,即便经由市场监督检验局抽检合格,也将面临用户购买或使用意愿大幅下降的态势。

4. 市场:创新驱动,前景广阔

(1)“煤改电”市场空间。

1)电供暖面积。

电供暖规模据规划目标,到2021年,各类电供暖面积合计由2016年的4亿平方米增至15亿平方米,约占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总面积的8%。截至2018年底,电供暖面积已达到8.3亿平方米,在规划初始基础上翻了一番,根据测算,预计2020年电供暖面积将达到13亿平方米,考虑电供暖存在成本较高、受电价政策影响等特点,需合理推广热泵技术,规范用户对蓄热设备的使用,完善补贴机制。

超低排放热电联产供暖面积于2021年将由2016年的35亿平方米增至80亿平方米,约占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总面积规划的40%。截至2018年底,超低排放热电联产供暖面积已达到50亿平方米,距离80亿平方米已有62.5%的目标完成度。根据规划目标及完成进度测算,若每年按照20%的供暖面积增长率实施,可在2021年满足热电联产供暖面积目标。考虑电力市场消纳量、供暖面积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原有热电联产供热站升级改造等因素,预计2020年底超低排放热电联产供暖面积将达71亿平方米,同时相关部门将协调有关政策予以调整和资金激励。

2)电网建设。

在电网装机容量稳定上升、煤改电区域电价波动较小、天然气供应量仍存在缺口的情况下,煤改电工作在2018年完成目标,且2019年的应用规模增速明显,由于电供暖设备成本较高,2020年增速将保持稳定。

截至2018年底,在新能源并网装机同比增长了22%的情况下,弃风弃光率下降了5.2%。仅国家电网已完成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210多万户居民“煤改电”,天然气互联互通供电配套工程的按期送电。

2016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591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017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27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2018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7914.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其中,2017年至2019年,“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累计投入超过700亿元。在实施“煤改电”方案后的广大地区,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居民实际用电量达到6~9千瓦,比原来高出4倍以上。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资深顾问吴敬儒发表的《2015-2030年电力工业发展展望》,预计2020年华北电网装机容量将超过4亿千瓦,华东、华中、南方电网约3亿~4亿千瓦,西北电网超过2亿千瓦,东北电网约1.5亿千瓦。随着居民电供暖使用率的提高,电网建设工作需重点增强跨区输电能力及全国联网水平,并结合可再生能源供暖发展完善弃风弃光电量的上网机制。

图7-12 2013-2017年中国电网供需情况

3)电供暖设备企业。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清洁供暖空气源热泵企业约有300家左右,其中北京市农村地区使用热泵产品方式供暖的90%以上都采取的空气源热泵。据产业在线数据统计,2019年一季度空气源热泵行业内销额达16.0亿元,同比增长0.6%。具体表现为,热水产品中,家用热水内销额9.9亿元,同比下滑了0.8%;商用热水4.1亿元,同比增长了0.2%。采暖产品中,户式水机1.0亿元,同比下滑0.3%;工程采暖1.1亿元,同比增长了19.8%。热泵分散式取暖作为北方地区电供暖工作的主要技术路线,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且预计将继续扩大,2019年仅空气源热泵的年度内销额预计将达70亿元。

(2)“煤改气”市场空间。

“煤改气”分为民用“煤改气”和工业“煤改气”。“煤改气”将带来工业、农村居民接驳、锅炉改造设备及居民燃具、天然气消费各领域的市场机会。

民用方面,“煤改气”市场空间由投资费用与购买燃气费用两部分组成。其中,投资费用C(元)按燃气设备购置费C1(元)和管道接驳费用C2(元)。购买燃气费用为每户冬季取暖费C3(元)进行估算,该值与“煤改气”户数、天燃气价格以及天然气用量有关。

C= C1+ C2

其中,C1与C2的和为“煤改气”设备费。

估算“煤改气”市场空间:C1约为3000元,C2约为4000元/每户,C3与“煤改气”户数、天燃气价格以及天然气用量有关,每户冬季取暖费用约为2800元,“煤改气”当年每户费用为0.98万元。预计我国农村清洁供暖工程需要改造的户数将超过2000万户。假设其中20%进行“煤改气”清洁供热改造,则“煤改气”市场潜力约为440亿元。

工业方面主要涉及到三类费用:燃气锅炉改造(购置)费用D1(元)、接驳费D2(元)、天然气使用费用D3(元)。燃气锅炉改造(购置)费用D1为17万元/蒸吨,接驳费D2为450元/立方米最大耗气量,天然气使用费用3.3元/立方米。按照5000台燃煤锅炉要进行改造,改造费用预估为50亿元。接驳费用预估为140亿元,天然气消费费用预估为100亿元/年, “煤改气”市场潜力约为400亿元。

综上所述,“煤改气”潜在市场空间将近1000亿元。

(3)可再生能源供暖市场空间。

可再生能源供暖包括:地热供暖、太阳能供暖和生物质能供暖。目前,可再生能源约占供热能源消耗的4%。其中地热供暖占62.5%,生物质能供暖占25%,太阳能供暖所占份额较小。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中对地热供暖、太阳能供暖和生物质能供暖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到2021年,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太阳能实现供暖面积目标5000万平方米。

在政策引导下和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能源改革促使对煤炭的依赖度下降的情况下,清洁取暖向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转型势不可挡。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可再生能源仍须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展开竞争。可再生能源供暖将面临这机遇和挑战。

清洁供暖企业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转型,不能仅仅依靠建造更多的风力发电场增加几块太阳能集热板,需要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加强用户意识和灵活可行的设计。一方面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但同时可再生能源依然处于产业发展脆弱期,需要外力助其移除发展障碍,以财政手段鼓励各方参与开发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同时,需要供热企业、电力企业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提升。

5. 政策:由点及面,重视运维

从2017年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到2018年第二批23个试点城市再到2019年第三批8个试点城市,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已基本覆盖“2+26”大气通道及汾渭平原所有城市。清洁取暖政策需从试点转向推广。在清洁取暖总体目标制定上要进行统一部署,总体目标制定应本着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规划,做到重点突出,以示范带发展,由“点”及“面”有条不紊地推进。

经过了2017年清洁取暖的快速上马,2018年的“四益”原则,国家对清洁取暖的规划将更理性更科学。随着清洁取暖工作的深入,后期运维的规模逐渐增大,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将转向运维。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