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下载 > >文章详情

产业报告2021丨供热技术路线的经济适用性评价:一、供热技术经济适用性评价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1-12-07 | 来源:CHIC | 阅读:837

第四篇 供热技术路线的经济适用性评价

一、供热技术经济适用性评价

清洁供热关键在于热源端的清洁化,由此在201751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加快热源端清洁化改造,重点围绕解决散煤燃烧问题,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推进燃煤供暖设施清洁化改造,推广热泵、燃气锅炉、电锅炉、分散式电(燃气)等采暖,因地制宜推广地热能、空气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多能互补应用的新型供热模式。《通知》为我国热源技术选择指明了方向。清洁供热技术涉及到一次性投资成本和年运行成本、设施设备使用年限、运行管理、安全性、环保型等。

1.经济适用性评价的原则

农村清洁取暖是难啃而又必须啃的“硬骨头”,也是农村能源革命的“最大短板”。应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推进北方农村的清洁取暖工作,使热源有保障,让农民要用热的时候有得用;安全(不能出现煤气中毒事情危害群众健康);清洁(不能搞得乌烟瘴气);高效(热利用效率高),既保证群众用得上,满足温度舒适、“温暖过冬”需求,经济上又要能承受、运行能持续。

技术选择受资源条件、现有技术水平、经济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由于资源、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条件不同,技术选择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供热技术评价的时候,遵循如下原则。

经济合理,居民可承受。在清洁供热改造过程中,一些村民因为燃气费用太高又偷偷烧回了燃煤。同样在当地改用空气源热泵的村民普遍反映,“干净、方便,就是有点贵”。多数村民表示,补贴后每月电采暖费用不同程度都高于燃煤取暖费用,一个采暖季要贵800~1200元(补贴前)。由于政府采取“先用后补”的补贴方式,用户担心补贴不到位、运行费用高,不敢敞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可见,经济性是清洁供热首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在技术评价时要重点考虑技术的经济性,包括初始投资、运行成本等,要考虑和燃煤供热相比,成本增加的幅度等。

资源丰富,易于获得。清洁供热是民生工程,供热热源必须稳定可靠。同时,农村供热管网、天然气网、配电网等基础设施较差,居民又住得相对分散,为长距离输送热量、天然气及电力造成了难度。如果所用供热技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使用,则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输送损耗。这就要求供热技术所用的能源或者原料要资源丰富,易于获得,保证原料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为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支撑和保障。

操作便利,安全性高。农村地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少能源服务网络,因此供热技术应该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应推广一键式设备和运行维护间的供热技术和设备。供热技术应该稳定性高,安全性高,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证热力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避免由于供热带来的死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因地制宜,多能互补。中国农村情况复杂,农村的采暖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不能依靠一种或者两种能源解决所有问题。同时,农村的清洁取暖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2.评价的基本思路

适度集中与分散并举,当前与长远结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考虑各种供热技术的耦合,包括时间互补、原料互补、能量梯级利用、价格优势互补、稳定性互补等,形成“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柴则柴、宜光则光、宜余热则余热、宜地热则地热”的供热格局。

在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尽可能通过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利用等方式,优先进行集中供暖;在集中供暖无法覆盖、电力和天然气资源充足且经济条件较好的集中连片的农村地区,应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对居住分散、不具备“双替代”条件且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农村地区,应明确以洁净煤、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热泵为主的技术路径。

供热技术种类繁多,考虑到在农村地区和气候过渡带的经济适用性,本篇仅总结了部分供热技术。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