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下载 > >文章详情

产业报告2021丨清洁供热典型案例:二、典型案例: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政策机制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2-01-12 | 来源:CHIC | 阅读:1027

第五篇 清洁供热典型案例

二、典型案例

3.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政策机制

鹤壁市成功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以来,紧紧围绕“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的工作目标,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政策和技术管理经验,形成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建设“鹤壁模式”。

(1)总体情况

鹤壁辖两县三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面积约2182平方公里,人口约166万,全市累计创建38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鹤壁市资源条件较好,尤以电力资源和生物质资源较为突出,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全市火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39万千瓦。农作物种类多且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总量约200万吨/年,林业废弃物约35万吨/年。鹤壁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5.1元,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3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5.3元。

鹤壁市积极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5月,“热源侧”清洁取暖改造面积4508.65万平方米,改造户数29.7万户;“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662万平方米,改造户数4.87万户。加快燃气管网农村普及工程,铺设农村燃气管道378.41千米,新接农村用户6.4万户。扎实做好农村地区电网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村电网575个村庄,涉及22.1万户,供电能力有效提升。

鹤壁市清洁取暖建设和管理政策机制如下:

①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清洁取暖技术路线。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开展调研。鹤壁市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多角度的调研活动,形成《鹤壁市清洁取暖调研情况报告》。深入了解城乡既有建筑的结构类型、保温性能和居民用热习惯、经济承受能力等关键信息,为试点城市科学有序推进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制定技术路线。鹤壁市统筹考虑本地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取暖成本、居民承受能力、污染排放、推进难度等多个因素,印发《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规划 (2017-2020)》,城区和县城“集中供热为主,分散采暖为辅”,实现清洁热源全覆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低温空气源热风机为主,成型生物质取暖为辅”,实施热源清洁化改造;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宜改则改”,“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和“新建建筑施行绿色农房标准”同举,谋划实施城区智慧供热和农村低能耗建筑,确保实现取暖清洁化和建筑能耗降低双保障。三是试点示范在先,形成工作机制。鹤壁市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探索完善建设思路和工作机制,率先在18个村庄开展了清洁取暖试点建设,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形成了“成立项目组、签订协议书、两委先示范、召开动员会、五方共验收”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四是科学评估成效,完善技术体系。鹤壁市邀请第三方对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的热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实测,形成《鹤壁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节能性及经济性分析报告》和《鹤壁市农村地区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实际运行效果测评》。经评估,低温空气源热风机能效比高、安装便捷、随用随开,契合农民节省理念和用热习惯。在规模小、距城区远、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村庄探索推进数字智能化生物质炉取暖技术,实现原料就近收集、加工就地转换、产品就近消费,取暖运行成本低廉,效果好。五是坚持双侧同推,改造因房施策。鹤壁市将农房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作为工作重点,委托清华大学积极试点新技术、新工艺,首创“节能吊顶+保温窗帘”技术思路;委托河南建科院对各类农房进行现场踏勘和节能诊断,设计出适合平原、丘陵、山区等地形,平房、瓦房、楼房、联排农房等建设风格的30余种节能改造模型。将农房分门别类,通过技术优化组合,实现“对号入座”,确保改造效果达标。

②规范制度引导,建立清洁取暖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全程引领,创新清洁取暖政策体系。鹤壁市围绕“散煤如何清”“资金哪里筹”“农村怎么办”等关键环节,印发了《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招投标工作指导意见(试行)》《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验收暂行办法》《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考核办法(试行)》《鹤壁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建设资金筹集及分配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对试点建设、工程验收、绩效考核、项目招标、项目监管等提出要求,确保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建立起多层次的清洁取暖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规范清洁取暖技术标准。鹤壁市依据居民冬季用能结构、取暖习惯和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热源侧”编制了《鹤壁市清洁取暖技术推广目录》《鹤壁市清洁能源替代散煤供暖技术导则》《鹤壁市清洁取暖系统工 程标准》,明确了城区、县城、城乡结合部、农村主推技术路径,规范热源侧改造建设标准;“用户侧”编制了《鹤壁市既有农房能效提升整村推进技术方案》《鹤壁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节能性及经济性指导手册》等指导性文件,规范鹤壁市建筑能效提升工作。

③注重多策并举,不断优化清洁取暖建设水平。

一是深化群众参与。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多种途径,做好清洁取暖建设发动。引导农村地区村两委及党员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广播、展板、图表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将清洁取暖技术和政策宣传到户,通过样板工程和使用体验提高农民对清洁取暖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规范推广流程。按照“典型试点,规模推广”的思路,探索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实施,总结归纳建设经验。通过试点摸索实践,梳理出“典型先作示范、群众参观体验、宣传齐头并进、项目规模推广”等日趋标准化的农村清洁取暖工作推广流程。三是严格项目验收。清洁取暖建设项目工程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基础上,根据《鹤壁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和相关政策等具体要求,开展项目质量验收工作。确保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过程质量可控、推进顺利、资料齐全。四是强化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农村清洁取暖安全管理,践行“节约、科学、安全”的工作理念。规范农村燃气工程,配备农村燃气安全员,加大巡检频次,减少安全隐患。制定《农村天然气使用须知》《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安全操作须知》《生物质取暖炉安全使用须知》,指导农民安全使用清洁取暖设备。

(2)效益分析

①经济效益

鹤壁市开展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全市完成改造662.008万平方米、4.87万户。其中城区改造242.48万平方米、1.78万户;城乡结合部及所辖县改造37.956万平方米、0.28万户;农村地区改造381.572万平方米、2.81万平方米。改造后的建筑热工性能显著提升,取暖能耗明显下降,供热运行支出费用明显下降,相比改造前下降了30%以上。确保实现“居民可承受、运行可持续”的清洁取暖建设目标。农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通过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使建筑外观焕然一新,为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提质做出积极贡献。

②社会环境效益

2017年以来,鹤壁市充分发挥现有热源能力,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工程,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区域,灵活选择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截至2020年6月,鹤壁市发展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2474.26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1417.26万平方米,余热回收利用集中供热发展65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集中供热发展407万平方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发展123万平方米。通过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不断完善集中热设施基础建设,每年可节约能源104.65万吉焦,节约标准煤3.85万吨标准煤,减排CO210.2万、SO2770.8吨、NOx269.8吨、烟尘578.1吨,进一步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发挥市场机制,明确清洁取暖建设模式。下发《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建设资金筹集及分配方案》《鹤壁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示范项目资金奖补政策(试行)》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对清洁取暖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采用PPP、BOT、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模式,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老城区、浚县、淇县集中供热管网普及工程和农村燃气普及工程采用BOT模式。农村地区通过市场化模式引进格力、美的、海尔等品牌优、质量强的企业开展清洁取暖建设和服务,拓宽清洁取暖筹资途径。采用EPC模式引进技术服务团队,积极探索低能耗农房建设。

鹤壁市积极推进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安装工程,全市安装低温空气源热风机13.13万户,约17.37万台,采暖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占清洁取暖农村热源侧实施改造面积的86%,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安装低温空气源热风机监测仪,对90户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各项指标进行监测。2019—2020年供暖季,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单位面积日均耗电量平均值为0.368千瓦时。低温空气源热风机采用高效的新环保冷媒,以电力作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三年试点建设期间,鹤壁市农村通过安装低温空气源项目可每年替代燃煤35.9万吨标准煤,每年减排CO294.1万吨标准煤,SO20.2万吨标准煤,NOx0.04万吨标准煤,为供暖季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鹤壁市积极推广成型生物质取暖及产业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安装成型生物质取暖炉达2.13万户,采暖面积达341.328万平方米。经统计测算,单户每天取暖成本14~17.5元,单户冬季供暖期取暖做饭成本537.6~960元。生物质秸秆每亩地能收350-400千克,每座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及晾晒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年产成型生物质颗粒4000吨。成型生物质采暖炉环保效益显著,烟尘排放≦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150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排放≦0.2%,林格曼黑度≦1级。

(3)推广与应用

清洁取暖“鹤壁模式”充分结合地区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群众接受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了清洁取暖技术路径,因地制宜制定了清洁取暖补贴政策,最终实现取暖方式“接地气”、补贴标准“暖人心”、后期运行“可持续”的清洁取暖效果,可在北方地区的中小城市进行复制推广。

清洁取暖“鹤壁模式”具体可概括为“一个中心发力、两侧同步改造、三个基本原则、四条经验做法、五项保障机制”。

一个中心发力:紧紧围绕“三年清洁取暖率100%,散煤取暖全部清零”的工作中心,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坚持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为指导,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条件及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制定了适宜的政策,明确了清晰的技术路线。

两侧同步改造:推广“热源侧”和“用户侧”双侧同步改造。热源侧全面加快热源清洁化改造,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全面实现城区、县城、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全覆盖。积极推进城乡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坚持“宜改则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聚焦“三类地区”精准发力。考虑城区和农村不同客观因素,统筹推进城区、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农村三类地区的清洁取暖工作。二是突出“三个环节”多措并举。热源端,城市充分挖掘超低排放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能力,农村地区采用高能效的热泵类电力供暖,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的取暖成本。热网端,城区加大老旧管网替换改建,农村加大电网改造力度,不断降低能源输配损耗。用户端,重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优先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既有建筑,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的取暖负荷和取暖支出。三是做好“三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相结合,两县五区把清洁取暖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相统筹,清洁取暖建设区即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区。与百城提质相结合,把清洁取暖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基础承载能力的重要抓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条经验做法:一是“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确定农村主导技术路径,要确保能效比高、安装便捷、随用随开、维护简单,契合农民节省理念和用热习惯。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制定系列服务手册,引导农户科学使用清洁取暖设备。着眼农民拿得起,财政补得起,使用成本、操作过程、后期服务可持续。二是“电取暖、气做饭、房保温、煤清零”的技术路径。结合各类能源使用成本,尊重农民用热习惯,积极推进分散电采暖,农村电网改造同步跟进,保证农民取暖成本自控、安全清洁、经济可持续。大力推进能效提升改造,改善既有居住建筑热性能,推动农房降低能耗,提高农房居住舒适度,降低冬季采暖支出,确保清洁取暖项目运行效果可持续、有保障。三是“补初装不补运行”的财政补贴机制。根据农民日常和节假日居住人数变化、家中早晚规律性用热、室内用暖区域有限等特点,通过认真调研和科学比对,推荐使用节能高效设备确保取暖成本可控,明确了中央财政资金只补贴清洁取暖改造初期投资,不再制定市级的电价、气价价格优惠政策,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安装使用清洁取暖设备、科学节约用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六个一”的建设推广标准。整村明确一个清洁取暖技术路径,能效提升改造遵循一套技术标准,户均清洁取暖改造费用控制在一万元左右,取暖季户均运行成本控制在1千元左右,取暖设备使用实现一键化操作。

五项保障机制:一是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不断完善清洁取暖领导机制,试点城市建设市县乡三级协同推进,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宏观指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县区主力推进的高效推进工作模式,全程引领工作推动。二是完备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能源供应、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环保监测等各类资源,推动农村清洁取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确保工作有计划、项目有监管、绩效有考评、日常有督导。三是系统的政策引导机制。印发系列配套文件,建立起多层次的清洁取暖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四是领先的技术创新机制。热源清洁化技术方面,试点城市中率先创新选用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和数字化成型生物质技术,指导企业全面下沉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类农户,动态监控百姓开机时段、使用时长、室温波动、消耗电量、累计电费等运行效果。建筑能效提升方面,参与编制省级技术性指导文件,贡献鹤壁经验做法。五是科学的资金补贴机制。采取因素法测算分配并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拨付专项资金。积极创新清洁取暖资金筹措途径,鼓励采用特许经营、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模式,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农村地区执行让惠于民的财政补贴政策,科学引导企业投资清洁取暖建设,拓宽资金筹措途径。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