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下载 > >文章详情

产业报告2019丨综合篇:三、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意义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0-06-16 | 来源:CHIC | 阅读:622

第一篇 综合篇

三、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意义

推进清洁供热产业发展,可以减轻大气污染压力。我国环境和节能形势严峻,一是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尤其是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的增加,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指标形成较大压力;二是雾霾频发,国家强化环境约束,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压煤减量,推广清洁供热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好雾霾污染防治攻坚战意义重大。

1.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我国北方雾霾天气常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据有关测算,雾霾天气中燃煤排放贡献率约占40%。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2017年煤炭消费占比60.4%,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2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来自于燃煤,这些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物质构成。压减燃煤,推进清洁供热已是当务之急。如使用工业余热、电、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替换煤炭,可以作为城镇供热的主要热源。

清洁供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改善环境质量,且具有节能减排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协同效应。2017年,中国城镇供热(集中、分散)能耗1.24亿吨标煤,北方地区冬季供热期燃煤量大、管理粗放,导致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明显。跟据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HEI)与清华大学2016年8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燃煤和其他主要大气污染源所致的中国疾病负担》,燃煤污染物排放是中国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估计2013年造成约36.6万人死亡,燃煤产生的大气PM2.5成为诱发死亡的第12大风险因素,死亡率甚至高于高胆固醇、吸毒和二手烟。

2.供暖品味对口,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城乡供热热源必须从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出发,坚持节约资源、能源品味对口和分级利用的原则。热是低品位的能源,燃烧优质、高品味的天然气并非最佳选择,而应将余热利用作为首选,如利用略高于供热温度的余热,可以真正实现品味对口,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充分、合理利用,才能实现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集中供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燃煤热电联产为主要热源、以区域锅炉为辅助热源的大型集中供热为主体、以天然气、热泵、地热能、工业余(废)热等其他清洁能源分布式或分散式供热为补充的基本格局。近几年,随着各地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煤改气”的力度逐年加大,城镇供热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每年冬天都会形成高达1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缺口;部分缺口完全可以用清洁能源区域供热来填补,为天然气供热锅炉或天然气热电联产锅炉加装清洁能源集热场,可大幅度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提高城镇清洁供热的能源供应安全性。

3.减排温室气体,引领低碳发展

依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的承诺,基于中国现有的集中供热安装容量447GW,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CO2减排达到峰值并将努力早日实现;2015年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2%,计划到2020年达到15%。若非化石能源全部采用清洁供热技术,可以实现CO2减排3000万吨,NO2减排19万吨,SO2减排38万吨,PM10减排29万吨,极大地缓解城镇空气污染压力,并能协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但中国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到2015年底,北京市供热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比重仅为0.8%。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大规模采用清洁能源区域供热、发展清洁供热产业,势在必行。

中国的行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环境署2016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类似挑战提供了借鉴。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舞台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机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并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总之,采用清洁供热方式替代传统的污染严重的燃煤供热,发展清洁供热产业,对降低供热能耗、提高能源效率,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减少雾霾天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