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专家视点 >文章详情

周宏春:清洁供热产业系列讨论之五:余热供暖不仅“变废为宝”还能减少污染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0-06-30 | 来源:宏春观察 | 阅读:1284

研究和讨论问题,都要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

这有几层含义,一是不能简单摆出数据,还要有数据的来源,因为现在的数据造假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年几乎总能看到一些大咖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因为数据造假、图形模糊不清而受到指责,甚至撤稿;

二是列举的数据、事实与说话要衔接得上,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脱离数据、脱离事实的说话,任由“天马行空”,与数据无关;光列出数据、列出事实不解释,让别人理解,这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听起来像一种艺术了)。

三是要把话说清楚,说清楚的最高境界是一般听众能听懂,而不是自说自话、让别人听不懂(有专家形容这种话是神话,我看也有些像鬼话);能让别人听懂的话,至少要符合逻辑、符合常识,当然也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本人关于供暖与雾霾关系的讨论,即使是专门的雾霾讨论已有不少。

关于雾霾的讨论,春节期间写了不少的随笔;

简单做些归纳:雾霾,可能是雾,也可能是霾(有人称之为灰霾),或者是雾和霾的过渡。

简单的识别办法是:雾会使头发潮湿,用手摸一下头发手上会有水,霾则没有;雾天在太阳出来后会很快晴朗,而雾霾天即使太阳出来后还是浑浊的。

关于雾霾,环保专家从污染物颗粒入手,研究雾霾的成因和减排措施;而气象专家从大气条件,尤其是大气湿度角度,研究雾霾成因和减排。前者有人称之为“颗粒说”,后者则称之为“水汽说”。现在看来,不管是“水汽说”还是“颗粒说”,都可能是雾霾产生的因素。

多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注重了颗粒物减排,水蒸汽排放考虑不多,结果是污染物排放降低了1/2,却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个中原因,需要引起专家的重视,不能钻进“死胡同”。

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一句话:污染物减排多少,与雾霾天气出现频次关系不太大!换句话说,即使不排放大气污染物,也可能出现大雾天!

请注意,我用的词是雾天,而不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会被人理解为重污染,因为届时的PM2.5将超过100。

有无一举两得的措施呢?

有!余热供暖,可以有效降低燃煤排放和水蒸汽排放,是减少雾霾天气频发的有效举措。

然而,迄今为止的大型机组发电余热,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发电、工业余热用起来的不多,大量的余热(尤其是中低温的余热)被白白浪费,还增加了城市“热岛”效应。二是发电供热能耗居高不下,原因是采用了高能耗的抽汽供热,温度不对口,不仅增加污染物排放强度,(冷却塔等的)水蒸汽排放还加剧了雾霾的产生。

如果采用《清洁供热产业报告2019》中提出的第四代供热技术,用低于60度的低温水对口供热,不仅能满足供热需求,还能大幅降低热电机组发电供热煤耗。

具体而言,一般煤电厂的热效率为40%以下(能达到35%的就算不错了),加上余热供热则热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热用户附近的热源用起来(热网回水热能),让供热回水温度降下来,就可以让废弃热变成供热源。

从本人调研的情况看,现在已经有一种新型的“五恒”建筑:恒温(正常为26℃)恒湿(正常为60%)恒氧(正常通风)恒静(没有噪声污染)恒亮(按需选择室内亮度),这是另外的话题,一笔带过。

低温大温差回收利用发电余热技术瓶颈已经突破,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在山西已有成功案例。采用低温供热“弃电”调峰,可以相互促进,弥补严寒时段低温供热输送利用温度欠缺不足的问题。采用少量“弃电”调峰,可使发电余热利用能力提高数倍,有效避免弃热弃电弃压的损失和浪费,可以减煤20~30%,扩大供热面积60~70%。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于2015年出台过《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特别提到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用于城镇供热的意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炭消耗,改善空气质量。事实上,减少煤炭消耗的直接结果还减少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排放呢!

时至今日,该工程实施情况如何?尚未见到国家层面的总结材料。然而,达不到《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预期目标,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呢?感兴趣的人可以看《清洁供热产业报告2019》中的讨论。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