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 >文章详情

两会清洁供热丨关于利用政府的权威性加强群企互信 推动公用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者:CHIC | 日期:2025-03-14 | 来源:CHIC | 阅读:117

图片


关于利用政府的权威性加强群企互信 推动公用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CHIC副主任、九洲集团董事长 李寅

两会

案由

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政府与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等各方合力,进一步加强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成本和盈利状况等信息发布,并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政府权威性、公正性背书,重建群企互信,促进公用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案据:近期,沈阳市热心群众呼吁重新征收空置费以扼制蹭暖的建议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查看相关评论,大部分都是质疑热心群众身份,并认为是供热企业要求涨价;很多人反映目前供热温度不高,认为涨价的前提是进一步提高温度。正面评论寥寥无几,而讨论蹭暖问题的基本没有。同样,2024年广州市调整自来水价格听证也引发大量负面舆论,质疑听证人身份、抱怨当前供水质量差是重点,而水价十余年未调整的问题几乎无人关注,调价工作无法进行。

一、失信已成为影响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顽疾

由于公用事业的民生和公益属性,相关价格与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备受群众关注。供热、供水由于行业特性和历史原因,特别是受供给对象范围局部性的影响,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难以统一规范管理问题客观存在。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少数害群之马影响群众对行业整体感受。供热、供水领域内的企业性质复杂,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服务差,形成不良影响和负面舆论,叠加“坏事传千里”的放大效应,造成群众对供热、供水行业的整体不信任。以2024年重庆天然气事件为例,重庆地方天然气公司人为操作原因引发全国范围对天然气计量准确性、公正性的质疑,由此可以窥见供热、供水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处境。二是规模效应导致企业宣传和应急能力严重不足。供热、供水企业每年投入的宣传经费有限,在处理舆情、信息公开和加强群企互信方面的能力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群企间的不信任。

上述两方面原因使行业陷入收费越来越少、投诉越来越多、逢调价必遭反对,经营越来越难,政府补贴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通过信息数据的公开与透明化,保障群众知情权与体验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公用事业领域长期计划经济下的经营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的不匹配。行业从福利性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观念还没转过来,群众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花钱购买服务后,群众对价格和质量进行监督的诉求没有及时满足。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看,包括公用事业在内的任何行业,向消费者公开相关信息并接受消费者监督的相关内容在相应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均占重要篇幅。如果价格不改革,寄希望于政府补贴,也是部分地方政府力所不及的。居民对行业的失信不是反对涨价,而是反对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服务没有监管。为此,建立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信息数据公开制度,通过政府信用背书和引入社会监管机制很有必要。这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三、关于增强群企互信,促进公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立法和信息公开标准体系建立。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并逐步完善相关行业的信息公开标准和规范体系,为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加强地方政府和供热、供水企业对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群企互信沟通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二)加强数据收集与应用,赋能行业监管。建议针对供热、供水企业成本成分复杂、规模小等特点,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等各方合力,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各环节、全系统的信息互联,提高系统的综合运行控制、分析预测和决策管理能力。参考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企业的信息数据报送采集体系,提高监管时效性,更好服务行业监督管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管,倒逼相关企业强化管理。建议通过政府平台公布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价格、成本等非涉密、敏感数据信息,打开成本黑箱,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间接参与行业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增强群众对行业的理解与支持。




CHIC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